【船行40年特刊】薪火赓续 “船”承不止——中国船舶中船贸易军贸一线纪实
发布时间:
2022-08-12
风雨兼程,荣光满载
编者按:“中国的船舶要出口,要打进国际市场。” 1977年12月,邓小平听取六机部、海军汇报造船工业的情况时作出指示。“建设海洋强国,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。”2018年6月,习近平在青岛考察时发表讲话。从“打进国际市场”到“建设海洋强国”,中国走过了40年。这是中国船舶工业不断壮大的40年,也是中国船舶进出口贸易发展的40年。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,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2024新澳门2024原料网70于2022年8月13日迎来成立40周年的日子。40年来,中船贸易在我国建设造船强国、海洋强国进程中谱写了辉煌篇章。这一刻,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,回顾过去、展望未来,有筚路蓝缕的荣光,更有任重道远的使命。
今天,特推出“船行40年”系列特别报道,以致敬历代拼搏奋进的船贸人,致敬这风雨兼程、荣光满载的40年。
坚守一线不动摇
亚洲和非洲是中船贸易海外市场的传统阵地。自1980年“叩开”国际市场大门,中船贸易持续深入推进军贸市场开拓工作,立足核心主业,走多元化发展之路,灵活采取贸易合作形式,逐步巩固和提升了其在亚非传统市场的地位。
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。在巩固亚非传统市场的征途中,新一代船贸人不忘老一辈艰苦奋斗、开拓进取的初心,秉持和坚守高度责任感,逆境面前不低头、大事难事敢担当,不怕困难、永不退缩,时刻牢记并坚定“船贸报国”的初心使命。
刚刚于日前迎来非洲某国项目正式落地的程文霖说,在推动项目签约的过程中,一定要有“为了国家利益最大化”的觉悟,在谈判时要坚守底线不动摇,敢于拼搏的同时要做到不卑不亢。老一辈船贸人的执着及奉献精神一直感染着程文霖,他也身体力行地用这些精神带动起陆君、陈卓等项目团队里的年轻一代船贸人,激励大家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军贸工作中去。
正驻扎一线的秦嬴川,在投身军贸事业后更加理解了这一点。当时正值2019年国庆节前夕,他负责送某国来访团组回国,车辆行驶在路上,他便借机向外方介绍CBD壮观的建筑群。这时,团组中突然传出一个声音:“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国家也能这样,不过,可能要很多很多年。”他随着声音望去,说话人的面容映入他眼帘。那一刻,他深刻感受到了属于自己的使命感,意识到自己的事业不仅是为用户提供“海上长城”,更是在守护和创造用户国和平发展的机会。
军贸还是一个异常艰辛的事业,要面对不同的环境以及各种不确定因素。2020年伊始,新冠肺炎疫情暴发,全球各地都受到影响,扎根在亚非各国生产一线的中船贸易驻外人员和项目现场人员,顶住项目执行与疫情防控的双重压力,一方面严格遵循疫情防控预案,另一方面积极协调防疫物资及药品,安抚现场项目工作人员焦虑情绪,在战胜疫情的同时积极协调现场项目及时复工,有力地保障了我方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项目的有序推进。
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以来,邹翀曾以一名党员的责任担当,顶住阿尔及利亚某船企升级改造项目现场防疫和复工的双重压力,组织现场项目团队实施精准抗疫,坚持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“两手抓”,按期保质完成了各计划节点,得到了外方的高度评价。同时,他还主动配合国内项目组,在疫情期间多次响应外方招投标,并多次组织现场产品推介会,积极依托现有项目努力争取新的合作机会。
2020年6月,受疫情影响,国内业务人员无法赴巴开展商务谈判。面对困难,魏臻作为项目经理在国内通过电话、视频、邮件等方式与巴方进行远程谈判,并与公司驻巴代表处密切配合沟通,最终实现了当年2个项目的成功签约。
除了面对严峻的疫情和安全形势,在与外方沟通时,也时常会遇到瓶颈。在一次处理某船的某项保修问题时,由于该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船员生活,外方怨气较大。当负责项目保修工作的崔桐登船后,第一时间就被对方痛斥了。虽然内心觉得很委屈,但崔桐还是赶紧让自己冷静下来,一方面安抚对方,另一方面立即剖析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。最终,在大家合力配合下完美解决了难题。
还有一次,某出口船的某部件在航行中受损,留下了“后遗症”,船舶振动、噪声极大,对航行造成了较大影响。作为中方负责沟通的代表,裴俊杰立即向外方解释了备件到货周期比较长的原因,希望取得外方的理解。但是,由于存在时间差,外方逐渐产生了不满情绪。那段时间,裴俊杰长期处在高压状态下。彼时,他想起了前辈曾给过他的引导,并逐步将“压力”传导至各个环节。在不间断的沟通与协调下,事情最终得到了圆满解决。
在这样日积月累的工作中,一代代船贸人磨炼出坚强的意志,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彼此。已有2年多没有回国的高喆慧,一直把他和一位前辈前往修船现场的照片设置为微信头像。他说,这位前辈的“亲力亲为”一直影响着他,让他深知一定要在平时不断总结经验,以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。他也是这样做的,并不停警示自己,只有高标准高要求对待,不断提高能力,做好自己的事,才能更好地为军贸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照片上,他们俩一前一后地站着,镜头就在那一刻,定格下“老人看着年轻人”的背影。
舍小家为大家,这是驻外一线船贸人的常态,他们长年奋斗在发展中国家项目一线,工作十分辛苦,但每一代船贸人都无怨无悔,他们在谋求公司发展的同时促进用户国家的未来发展,用行动展现着担当。
磨砺始得玉成
在巩固亚非传统市场的基础上,中船贸易也在不断加大力度开拓新兴市场,打造核心竞争力,巩固我国船舶工业在国际船舶市场上的地位。近年来,疫情席卷全球各国,国际形势也动荡不安,这对开展海外项目工作造成了不小影响。在这种大环境下,不少船贸人逆行出征、不辱使命,为中船贸易海外市场开拓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2021年,某重大项目工作进度受到疫情严重影响,导致国内配套工作一拖再拖。为推进该项目工作进展,张长虹跟随团组一起前往某国。彼时,该国疫情风险仍比较高,团组制定了详尽的防疫预案,坚持防疫生产“两手抓”“两不误”,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。张长虹回忆说,工作节奏十分紧凑,大家始终怀着期待与希望,在“盼”与“忍”中充实地度过每一天。
经过近2个月的紧张工作,一切都井然有序,也到了归国的日子。这时,“航班被取消”的消息犹如一记闷头棒打了过来。在经历了一系列争取机票、机票候补等过程后,团组才最终回到祖国的怀抱。回想起抵达国内机场踏出机舱的那一刻,张长虹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作“艰难方显勇毅,磨砺始得玉成”。
同样在疫情期间逆行出征的,还有赴某国执行某重要项目验收及技术协调的杜钦悦。彼时,变异毒株引发的疫情正在该国蔓延,整个团组的焦虑情绪十分严重。作为牵头单位的代表,作为一名党员发展对象,杜钦悦以身作则,抱着“越是在危险的时刻,就越要冲在最前面”的想法,努力克服自己的焦虑情绪,想办法给团组其他成员鼓舞士气,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防疫措施,并劝慰团组人员“做最好的防护,尽最大的努力”。
在严格按照既定计划和疫情防控方案开展工作后,杜钦悦所在团组与外方人员数十次在密闭空间进行试验验收工作,极大地推动了项目进展,最终顺利完成既定任务,还收到了“感谢信”,得到了用户的认可。
带着“信仰”去远航
“呜、呜、呜……”这熟悉而略显沉闷的汽笛声,是令每一个参与过随船护航的船贸人难忘的。随船护航不同于市场开拓的其他工作,首先,对人的身体意志是一次极大的考验,摇晃的剧烈程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,多数人员都会吐得一塌糊涂;其次,若发生意外情况,要随时“顶上去”,或帮助查找、解决问题,或临时充当其他辅助角色。
“心中有信仰,脚下有力量。”在有着多次护航经历的李彭超面前,支撑心中“信仰”的是一股家国情怀。他说:“情怀是一种执念,以及为此所愿意付出的坚持;情怀是一种被放大的成就感,每天看似普通的工作却可能是创造历史的素材。”在李彭超的脸上,有着他上次乘坐600吨巡逻船航渡时被摇晃掉的东西砸伤的“纪念”。他说,身体的磕碰和砸伤都是难以避免的。也许,这些在“见到自己负责的项目船‘走出去’时,真的不算什么”。
在非洲某国多个项目执行期间,李卓洋共随船出海50多个航次,完成了近千项系泊航行试验项目。海试期间,经常遇到恶劣海况,他克服晕船导致的身体不适,坚守岗位,确保试航项目顺利完成。
2015年和2020年,李卓洋先后参与了中船贸易出口非洲某国某两型船的护航任务,横跨半球,远洋航行总时间超过60天,累计航行近2万海里。航渡过程中,他与其他中方护航人员,共同克服长时间海上生活带来的不适,妥善应对并解决了途中出现的各项技术问题,保障了全船设备的安全运行,为两型船安全顺利抵达目的地提供了坚实保障。特别是在当时新冠肺炎疫情大暴发的情况下,李卓洋还担起了中方医务助理这一重要角色,配合中方随船医生完成全部诊疗工作。
回忆起某项目交付首船护航任务时,李卓洋曾这样写道:“恶劣海况并没有打倒我们,反而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勇气和斗志,给予我们美好的憧憬和坚持的动力,让我们敢于迎难而上,劈波斩浪,无愧于船方的信任与依靠、无愧于广大造船人的希冀、无愧于两国人民的美好祝愿。”
敬畏之心与担当之责
身处国内开展项目执行工作的船贸人,同样肩负着重任。他们不辞辛劳,在弥合船东和船厂分歧方面,主动作为、勇于担当,组织协调各方关系,积极寻求解决方案,确保各个项目稳步有序推进。
在俞林近20年的军贸工作生涯里,他曾先后参加和主持了多项重要的军贸项目执行工作。他说:“干工作,要做到‘一脸一心’,‘脸’是脸面、‘心’是责任心。”俞林说,要珍惜公司给予的平台和机会,对手头的工作要有敬畏感、要有责任心。
2018年,俞林开始主要负责中船贸易在上海地区军贸项目的执行管理工作。在克服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后,俞林重点负责的某后续船项目中的两艘船分别于2021年、2022年顺利按期交付。尤其是其中一艘船交付的关键节点正值上海疫情封闭管理期间,他主动响应船厂复工复产的号召,并说服船东和船员一起克服住宿等方面的困难,投入后续工作中。他细心梳理交付前的所有事项,主持协调船厂与外方的所有重大问题谈判,用33天的时间联合船厂顺利交付了该船,得到了外方一致好评。
目前正在开展某项目执行工作的梁东丽,曾在入职时就参与了某大型军贸项目。每每提及此,她都心存感恩。“我很幸运,一入职就参与了大项目,跟着前辈们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。”梁东丽说,在首个项目执行过程中,她深刻体会到了充实、齐心、紧张,以及协作的力量。
“工作上很多东西都是‘经验之谈’。”梁东丽说,在她入职之后,遇到了很多“指路人”。他们悉心将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亲自传授给她,对她今后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帮助,也成为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坚强后盾。
今年上半年,上海疫情多点散发,形势一度十分严峻。当时正值梁东丽参与的某项目进行海上试验的关键节点。由于上海封控,再加上提供设备的第三方厂家被封等因素,项目进度受到极大影响。在陆续复工复产后,梁东丽和其他成员加班加点,希望把疫情“偷”走的进度抢回来。待到一切准备完毕,又遇到海上大风预警,这对海上试验而言无疑是“雪上加霜”。
“我很感谢当时项目组驻守国外的一位同事。”梁东丽回忆说,“当他知道了我们面临的困境时,发给我一个昙花盛开的视频,想安慰一下我。”她说,当她看到那个视频后,突然就被触动了,然后慢慢冷静下来,开始整理思绪,重新投入工作,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。
梁东丽说,船贸大家庭有一种别样的氛围,充满着各种情感寄托,有“初生牛犊不怕虎”的冲劲儿,也有“越是艰难越向前”的大无畏……在这个氛围里,人的思想意志、行为模式都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。
习近平总书记说:“理想信念不是拿来说、拿来唱的,更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,只有见诸行动才有说服力。”在40年砥砺前行的道路上,一代代船贸人艰苦奋斗、开拓进取。面对逆境,他们迎难而上;面对危险,他们奋不顾身;面对疫情,他们逆风飞翔……这是船贸人代代相传的“开拓进取、艰苦拼搏、不畏艰险、无私奉献”精神的具体实践。这种精神将继续指引新一代全体船贸人在新征程中奋楫扬帆、展现新作为,用实际行动诠释“引领中国舰船走向世界”的发展使命。
(由于篇幅所限,谨以此文向全体奋战在海外的船贸人致敬)
相关资讯